- 身心靈整合‧行動取向心理治療 -

Taiwan Association of Psychodrama

DETAIL
- 身心靈整合‧行動取向心理治療 -

Taiwan Association of Psychodrama

DETAIL
- 身心靈整合‧行動取向心理治療 -

Taiwan Association of Psychodrama

DETAIL
學會佈告欄
2016.1111
「社會劇談集體創傷:歷史/轉型正義與原住民族健康權」講座圓滿結束

「社會劇談集體創傷:歷史/轉型正義與原住民族健康權」講座圓滿結束

專稿:陳宗杰

 

衛生福利部與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與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於105年11月3日至4日兩日主辦的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部落社區健康營造輔導中心:全國觀摩研討會,其中第二天上午的課程是由本會訓練師希雅特.烏洛精神科醫師,偕同王思涵臨床心理師、陳宗杰精神科醫師共同帶領「歷史/轉型正義與原住民族健康權」。到場者約一百五十位,中途無冷場,且過程以行動代替演說,反應熱烈。

 

    本次主辦單位為衛生福利部,開場由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日宏煜說明過去因日治時代的衛生政策施打牛痘疫苗,與今日太魯閣族的B型肝炎盛行率提升,有高度相關。說明了當時政策對後世的影響,也提到了部落族人對殖民集體創傷等反應。隱忍、避談、麻木而或順應體制。本次應主辦單位熱情邀請,期盼能透過社會劇一同討論轉型正義與藉由社會劇達到發現問題、看見問題、進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帶領者為本會訓練師希雅特.烏洛醫師,王思涵心理師與陳宗杰醫師分別於醫院、社區與部落有帶領社會劇與心理劇團體達十餘年,七年與三年以上的實務工作經驗。

 

   在社會劇帶領下,一開始先由訓練師希雅特.烏洛拉出三個在大學熱心於部落社會運動的青年對話作為引子。在二十年前的回憶,連結起今天的主題。過程中提到現在的「被壓迫者劇場」的在地激勵,與過去「還我土地運動」至今的原住民運動,及今天的「轉型正義」。後再轉以數次社會計量方式,探求目前從事部落健康運動的青年,以角色交換方式由參加者給予回饋:「絕非一個人能夠成功,需要夥伴,經驗累積及資源支持才能繼續往前走。」

 

    後再以一張「台灣地圖」分辨出與會者從何處來,再進一步以關心原住民議題為出發,讓在場者雖在不同地點,不同文化,看見彼此對部落發展內容,其中也包含了二十多年前在第一線護理人員與醫療人員的在醫療前線的分享。明顯讓一百五十人的團體更進一步的暖身。進而成員自發提出面臨到的三個問題:「各衛生單位與行政單位之間的無法溝通」、「在國外學習到的知識,返回部落後卻無法發展」及「人力及財力資源的不足」等進行分組,選角及演劇。

 

    在演劇中,標題為「部落的一天」,以一對從都市返回部落的母女,經由村長介紹進入部落後發現衝突。由於場景便在部落,成員均很熟悉。在帶領者引導下,進入數個令人衝擊的場景。回鄉的母女在村長的帶領下,遇見因喜事發生而在群聚飲酒的村民好友。「村長就該入境隨俗,帶著剛到的朋友們一起同樂」,「部落的青年當然是很有前途的,酒就應該酌量。」在經過角色交換,與帶領者們引導出角色的內心話之下,讓成員有了新一步的同理心的體會。後另一衝突場景為一輔導幹部青年面對政府官員、學者、議員等提出資源不足,不僅事做不好,人留不住,無法長期深耕等的困境。藉由鏡觀等劇場技巧,青年說出了「兩方各在說自己的困難,但事情根本沒有解決」,「政府總是提出要資源整合,但對學者或輔導幹部而言根本是緣木求魚」。此時掌聲達到高點,最後再拉回了三個現已二十年後的為部落工作的青年們之間的對話,娓娓道出這二十年的改變與說出「自己會再做二十年」,彷彿說出每個在場部落工作者的心聲。

 

   王思涵心理師認為,有時候相近群體的社會劇中,角色交換技術除了幫助彼此了解外,也可能得以反映出對於對方角色了解的侷限性,若卡在少數幾句台詞的狀態中,無法有更深的理解,社會劇的其他技巧就能夠開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包括群體中他人的對於該角色的嘗試扮演,以及鏡觀所拉出的視角,都能幫助大家更理解到在一段關係中自己的位置與限制,這樣,那些限制就不再只是單向的不滿,而是能看見彼此陷於更大體制下的置身所在,此時的理解才能給出力量,無論是同理的力量,或是放下對抗進一步對話的力量,又或是轉身邁步向前的力量,都在此時得以萌芽。

 

    訓練師希雅特.烏洛醫師提出集體創傷的發現與原住民族健康權必須跳脫傳統個體身心疾病的觀點,積極促進原住民個體及集體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的舒適狀態,逐步落實原住民健康權的自主發展。在社會劇中,整個團體都是主角,都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逐漸揭露並呈現社會的陰影,並進一步地解構原本的權力架構,在充分的自發及創意中,發展出新的解決策略或適應模式。也是心理劇創始人J.L. Moreno(1953)提到的社會精神醫學(Sociatry),探討人類苦難與社會政治的相關性,辨識社會中的病態模式,並從斷裂失衡的社會原子中,重新建立新的社會網絡及平衡。

 

    陳宗杰醫師則表示轉型正義的開始,是說明著能從不同角度觀點看到不同意見的發聲,這其實在社會劇中,角色交換與靜觀的技巧,可以幫助很大。也可以讓未發聲的意見像被放大般,更清楚地在社會劇出現,在意見被聽見後,更進一步才有溝通與同理心產生。

 

========

當天給學員的講義,供大家參考。(希雅特醫師補充)

--

人為或自然災難都會造成個體或是集體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在一段時期內,個體或集體無法因應災難或發揮原本應有的適應能力。這些災難的影響包括生命財產威脅、身體受創、生離死別、社會組織或部落組織崩解、人際關係衝突與斷裂等。這些影響造成個人的情緒反應,包括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生理疾病、生活失能、人際緊繃、及經濟壓力或生計困厄。

集體創傷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生命記憶或共享生活空間的人,同時遭受社會、文化、及生態系統的人為迫害或自然災害,除了造成個體不同程度的壓力反應,也造成集體性(部落或社區)的衝擊(Saul, 2014)。這些創傷同時影響個體跟集體的狀態,個體會感到麻木、害怕、敏感、及孤單;集體則是社會文化的人際網絡癱瘓,失去原本集體的互助合作功能(Erikson, 1976)。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的完全舒適狀態(1948),顯示社會集體的舒適是健康權的一部分。因此,原住民族健康權必須跳脫傳統個體身心疾病的觀點,積極促進原住民個體及集體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的舒適狀態,逐步落實原住民健康權的自主發展。

個體跟集體創傷都必須在原有的社會文化脈絡中進行療癒。療癒不是藉由外界力量或體制,而是從個人的生命經驗、家庭生活的完整性、以及部落社區的人際關係,找出療癒個體跟集體身心靈的韌性(resilience),修復原本社會文化的人際網絡,也同時重置個體內在的客體關係。換句話說,身心靈創傷必須在原有的集體脈絡中進行療癒,這也是心理劇創始人J.L. Moreno(1953)提到的社會精神醫學(Sociatry),探討人類苦難與社會政治的相關性,辨識社會中的病態模式,並從斷裂失衡的社會原子中,重新建立新的社會網絡及平衡。

社會劇透過行動研究中探討社會議題,辨識並因應社會中僵化或不公平的互動模式。社會劇提供框架來認識社會衝突,包括階層、種族、性別、宗教等相關歧視或集體分裂的社會現象。在社會劇中,整個團體都是主角,都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逐漸揭露並呈現社會的陰影,並進一步地解構原本的權力架構,在充分的自發及創意中,發展出新的解決策略或適應模式。不同於心理劇主要探討個人議題或創傷,社會劇著重於集體社會文化的創傷,打破病態僵化的社會網絡及權力失衡,重建適合個體及集體發展的政治社會文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