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心靈整合‧行動取向心理治療 -

Taiwan Association of Psychodrama

DETAIL
- 身心靈整合‧行動取向心理治療 -

Taiwan Association of Psychodrama

DETAIL
- 身心靈整合‧行動取向心理治療 -

Taiwan Association of Psychodrama

DETAIL
學會佈告欄
2016.0504
《心理劇運用於醫療院所之實務分享與推廣論壇》圓滿結束

《心理劇運用於醫療院所之實務分享與推廣論壇》圓滿結束

專稿:蔡易珊

台灣心理劇學會於105年4月30 日下午在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辦理的《心理劇運用於醫療院所之實務分享與推廣論壇》圓滿結束,參與論壇的伙伴有很多關於心理劇實務的經驗交流,共度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活動一開始,由台灣心理劇學會第二秘書長蔡雨芊說明,本論壇的副題是《將歡笑帶進精神病房》,源自心理劇創始人Moreno的墓誌銘:Here lies the man who brought laughter and play back into psychiatry. 而實際上,彰化醫院精神科病房的心理劇活動也是充滿歡笑的,因此以之為論壇副題。

彰化醫院樊聖副院長到場參加,致詞時謙稱對心理劇涉略不多,僅知道大約是藉由角色扮演探討內心世界、體會他人想法的活動,並說參加過的一場心理劇只有摸摸牌卡,沒有演劇,否則洩露對他人的想法就不好了,幽默的言語讓全場報以笑聲和掌聲。本學會鄒繼礎理事長也上台感謝彰化醫院一直以來支持精神科病房的心理劇工作,以及同意共同辦理本論壇。彰化醫院精神醫學部丁碩彥部長及精神科梁孫源主任也到場祝福論壇圓滿成功,丁部長分享了自身在台大醫院精神科當住院醫師時帶領心理劇的經驗,梁主任則是目前每月與鄒理事長共同督導彰化醫院心理劇團隊。

論壇分為3部分,分別由彰化醫院、草屯療養院及彰濱秀傳心理劇導演團隊介紹心理劇在3個醫院的實踐。

彰化醫院團隊以講解及行動分享的方式介紹在精神科日間及急性病房帶領心理劇的情形,說明心理劇應用於精神科病友及心理疾患者的優點與限制。在彰化醫院曾有一位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因無法同理他人感受,做出霸凌病友的行為引起他人不滿後,仍哈哈笑覺得有趣,在其擔任主角時,導演問他知道繼續這樣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他能答出將被送至少年輔育院,但卻一點也不在意。經徵得他的同意,以心理劇中超越現實(surplus reality)的方式,以布擺設出少年輔育院的景,並演出少年輔育院的生活,他體驗後,表示不想到少年輔育院,並說知道不能再跟以前一樣,才不會被送去。彰化醫院團隊也表示在急性病房因為患者進出頻繁,每次的心理劇都是一個新的團體,而且需考量有些成員可能有兩性互動上的問題,因此會設立界限,例如導劇時穿著醫事人員服裝、進行保秘約定時避免牽手等。

草屯療養院由社工室的七位社工演示在老年日間病房、兒童青少年病房、急性病房及慢性病房導劇時遇到的挑戰及導演內心獨白。因為患者的狀況如重聽、固著行為、失智等造成導劇的困難,對導演是極大的挑戰。也有導演在預定進行導劇的前一天焦慮到希望自己隔天生病不能上班!鄒繼礎理事長聽完草屯療養院團隊的分享後表示很驚訝他們遇到這麼多困難,並請問他們是如何繼續帶領心理劇的工作而沒有放棄。草屯療養院團隊進而能分享在導劇時的確有許多感人的經驗、故事,例如:實習的護生感動掉淚,或是成功地導完一場心理劇後,協助患者重新檢視過去的經驗、整理自己的生命,都是讓團隊振奮,想要再多做一些的動力。

彰濱秀傳則由陳宗杰醫師及王思涵心理師介紹該院104年起執行的心理劇工作。彰濱秀傳雖然自去年起才開始,但是經由陳醫師及王心理師縝密的規劃及安排,也在精神科招募了十餘位自願的患者參加,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同時段有有酬的復健工作,第2期時這十餘位自願參加者仍選擇繼續參加心理劇。陳醫師並表示在精神科的心理劇工作很特別,感覺在那個時候,看到患者時不僅看到他的疾病,更看到他這個人以及其身為一個人的存在,而患者也經由心理劇的活動,更從病人的角色走向人的角色。

參加這場論壇的伙伴除了醫事人員,也有生命線的志工、輔諮所的學生、臨床的工作人員等,大家互相切磋討論,會後伙伴們互留聯絡資料,相約分享心理劇的活動資訊,期待在心理劇的實踐之路,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越來越多的朋友得到幫助。

======================================

陳宗杰醫師補充說明:

您文中所記錄的「感覺在那個時候,看到患者時不僅看到他的疾病,更看到他這個人以及其身為一個人的存在,而患者也經由心理劇的活動,更從病人的角色走向人的角色。」這個段落,很抱歉,可能我現場沒有說得很清楚,但希望能在此做個說明與澄清,避免誤解,還請見諒。

我當時提到的是,從心理劇主角事後的回饋可以發現一個現象,主角(或稱作病人/患者/受苦者)在劇裡並不會用疾病來看待自己,而我們(醫療方)總不可避免地會以疾病的眼光看待他們的狀態或是演劇,但對主角(受苦者)來說,演出來的劇,反映出在他們的生命軸線上,那段內在時間是不流動的,凝滯的,但透過心理劇,他們得以看見自身的狀態,或許選擇改變,或許增加了一些理解,或許時間軸得以流動,讓他們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或許在這時我們便可以不用疾病去理解眼前的這個人。